2021即将结束,回顾今年的量化私募行业,不知道是否和你想的一样呢?
·万亿规模
·回撤
·量化成交额
·5000万
·毕业生首选量化
一、万亿规模
2018年以来,随着股指期货松绑、对冲工具的日益丰富,国内量化投资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规模急速增长。2021年二季度末,量化私募基金的规模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,三季度末达到1.43万亿元,相较2020年底,规模翻了一番。
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国内百亿量化私募共有27家,今年以来,平均收益20.02%。鸣石投资、佳期投资、聚宽投资、金戈量锐、天演资本、世纪前沿私募基金年内收益超过30%,分别位于第一至第六名。
二、回撤
量化产品收益来源可以归结为行业风格配置收益、因子收益、基差变动、打新收益等。2021年2-3月以及9月经历的两轮大幅回撤,更有头部量化私募机构宣布全面封盘,主要原因是风格切换导致的抱团瓦解。
A股市场长期存在显著的行业风格轮动,且在特定月份,行业之间收益表现会切换剧烈,行业轮动剧烈时往往对应着特定板块抱团股的瓦解。
两次回撤分别与茅指数和周期股的抱团瓦解有关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茅指数与周期板块的两次回撤分别对应量化基金的两轮回撤。茅指数是在2月10日见顶,随后迎来一波快速下跌;周期板块是在9月13日见顶,随后也经历了快速回撤。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,茅指数和周期板块都是市场成交最活跃的抱团板块。随着活跃抱团股的极速下跌,量化基金也出现了较大回撤。
三、量化成交额量化私募策略大概分为3类:高换手率的日内交易策略,换手率通常在100倍以上,由于T+1限制,换手率存在上限,按照250个交易日计算,最高双边换手率为500倍;中等换手率的量化选股策略(价量、情绪因子),换手率通常在40-100倍;低换手率的量化选股策略(基本面因子),换手率通常在4-20倍。
根据2021年三季度末量化私募总规模1.43万亿元来计算,其中高换手率策略容量大概占比20%(2860亿);中等换手率策略容量大概占比50%(7150亿);低换手率策略容量大概占比30%(4290亿)。在不同换手率情景假设下,对量化私募的成交金额进行来估算,如下图。
在中性假设下,量化私募每年贡献的成交金额大概在90万亿元,一年按照250个交易日计算,则量化私募每个交易日的成交金额约为3604亿元。在市场成交活跃的时期,A股每日成交总额在约在12000亿-18000亿元,则量化私募每个交易日的成交金额占比约在20%-30%。
四、5000万
近日,网上有人爆出:有量化私募发了5000万元的年终奖!如此高额奖金,是否属实呢?
某头部量化人士表示,今年量化业绩整体不错,超5000万元的年终奖也很正常,这一时间点正是抢人高峰期,某些公司出于对被“挖墙脚”的担心,往往会提前发年终奖。
在量化投资行业,大多数公司基本工资的上限往往在25万-30万美元左右,其中大部分薪酬是以奖金形式支付的。不如来看看来自Grainstone Lee的全球顶尖对冲基金薪资大调查。根据数据统计,这10家对冲基金公司的平均薪资约为16万美元。
五、毕业生首选量化
量化私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,其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,人才成为这一阶段各家的必争之地。随着量化人才薪资待遇的大幅度提升,量化行业也越来越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首选。相较于互联网行业,近几年量化行业的招聘优势逐渐凸显。
激烈的竞争也使得量化私募在人力方面的投入非常得高,一般占总成本的50%左右。为留住人才,各家量化机构频频出现抢人大战。某头部量化私募开出的条件是年薪150万起。甚至还有月薪给出5万的量化私募,都招不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。
人才一直是量化私募的核心,出现校招“抢人“现象,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:一是量化行业规模快速增长,头部私募若想保持领先地位,需要招募更为优秀的人才,否则很难支撑百亿甚至千亿的管理规模;二是百万年薪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知名度,打响品牌,所以推动着量化私募平均薪酬越来越高。
2021年,我们一起拼搏过,奋斗过,经历过。在金融科技浪潮中,工程师们逐浪前行,支撑金融市场的运转,用代码构筑未来世界。
2022年即将到来,我们步履不停,以完备的算法研发体系、强大的软件自主开发能力,为券商、量化私募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持续提供优质的算法服务。